近日,湘雅科研团队取得了多项突破。敲黑板!一起看看2023年11月的科研成果吧~
以下成果根据湘雅各二级学院、附属医院官网等整理。
夏晓波团队在青光眼发病机制及视神经保护领域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及眼科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夏晓波教授团队的综述“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内质网应激的分子机制与靶向治疗)在国际权威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中科院一区,IF:39.3)上在线发表。该综述系统地阐述了内质网应激在眼科领域疾病中的分子机制,同时讨论了内质网应激作为潜在靶点可通过相关药物、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来治疗眼科疾病,为眼科疾病治疗提出了新的方向。
同期,夏晓波教授团队在氧化应激领域国际顶级期刊《Redox Biology》(《氧化还原生物学》 ,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11.4)发表原创学术论著” Translocator protein 18 kDa regulates retinal neuron apoptosis and pyroptosis in glaucoma”(转运蛋白18kda调控青光眼视网膜神经元凋亡和焦亡)。该研究报道了非编码RNA通过竞争性抑制机制介导的视网膜神经元凋亡和焦亡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罗湘杭/周海燕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免疫衰老研究成果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内分泌研究中心主任罗湘杭教授及周海燕助理研究员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JCR Q1,IF=15.1)以论著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Bone Marrow-Derived GCA+ Immune Cells Drive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ion”(骨髓来源的GCA+免疫细胞促进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一群骨髓来源的颗粒钙蛋白(Grancalcin,GCA)阳性免疫细胞亚群在AD模型小鼠脑实质中浸润增加,通过分泌GCA促进AD进展。GCA竞争性结合小胶质细胞上LRP1受体,从而抑制小胶质细胞对β-淀粉样蛋白(Aβ)的吞噬和清除,加剧神经元丢失。针对GCA的中和抗体能显著改善小鼠AD表型。该研究揭示了外周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交流的新机制,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视角。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30340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8842-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9171-4
陈子华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荧光探针抗结直肠癌研究成果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科、胃肠道肿瘤精准诊疗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陈子华教授团队与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湖南省慢性病诊疗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曾文彬教授团队合作,以论著形式在国际权威期刊《Biomaterials Research》(《生物材料研究》,JCR Q1,IF=11.3)上发表了题为“Precise visualization and ROS-dependent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colorectal cancer with a novel mitochondrial viscosity photosensitive fluorescent probe”(一种用于结直肠癌精准可视化及ROS依赖性光动力学治疗的新型线粒体粘度光敏荧光探针)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原创性研究以精准杀伤肿瘤细胞的需求为导向,针对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的高粘度特征,将具有线粒体电荷靶向性的粘度敏感荧光分子与ROS(单线态氧,1O2)依赖的光动力治疗原理巧妙地结合,设计了一种具有高粘度敏感性、低生物毒性的多功能HTI荧光探针。在模型验证中实现了肿瘤可视化,并通过可控地激发线粒体HTI聚集区域ROS过量生成,以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方式,破坏细胞磷脂膜结构,有效地使结肠癌细胞失活。成功在CRC-CDX模型上,采取光动力学治疗方案,验证了HTI对瘤体生长的抑制能力。课题成果从多角度展示了HTI荧光探针的抗肿瘤前景,具有应用转化的价值,为CRC的可视化筛查、辅助光动力学治疗提供了新颖的思路。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助力医疗工作者高效地诊断与治疗,优化CRC的疾病管理流程,最终使患者收获更良好的预后。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40824-023-00450-2
沈璐团队发现“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副主任沈璐教授团队在神经免疫学领域顶级期刊《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大脑行为和免疫)(IF=15.1)在线发表了题为“Specific serum autoantibodies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with high accuracy(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准确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的突破性研究论著。该研究不仅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发展伴随着特异性的自身抗原抗体反应,而且首次鉴定出具有诊断价值的7种AD特异性血清自身抗体,为开发基于外周血循环的新的AD早期诊断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bi.2023.11.018
李津臣/赵贵虎/李滨团队发表面向ACMG/AMP的全基因组变异解读数据库及分析平台VarCards2
近日,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旗下的核酸及生物信息学领域权威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4.9)在线发表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生物信息中心李津臣教授、赵贵虎助理研究员和李滨副研究员的最新研究成果《VarCards2: an integrated genetic and clinical database for ACMG-AMP variant-interpretation guidelines in the human whole genome》。该研究发布了面向ACMG/AMP的全基因组变异解读数据库及分析平台-VarCards2 (http://www.genemed.tech/varcards2/)。为了便于临床医生或遗传咨询师查询对应的遗传注释资源进行基因变异解读,该研究团队收集并整理了超过了150个遗传和临床相关的数据库或工具,并将人类基因组中的所有单核苷酸变异,已知的小片段插入缺失以及拷贝数变异同这些数据关联在一起,开发了一站式全基因组变异解读数据库及分析平台-VarCards2。该平台允许访客免费查询及分析任意感兴趣的基因变异及其相关遗传和临床表型信息,以便对基因变异致病性作系统评估。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nar/gkad1061
李新营团队破译甲状腺未分化致病新机制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甲状腺外科李新营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CR Q1,IF=10.6)以论著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m5 C methyltransferase NSUN2 promotes codon-dependent oncogenic translation by stabilising tRNA in 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m5C甲基转移酶NSUN2通过维持tRNA的稳定性促进密码子依赖性的致癌翻译影响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进展)的原创性研究。该研究证实NSUN2通过调节m5C修饰来维持tRNA的稳定性,促进ATC中的促癌翻译重编程。NSUN2在ATC种高表达并与肿瘤失分化相关,敲低NSUN2可抑制ATC细胞增殖和侵袭,NSUN2通过介导tRNA Leu-CAA和tRNA Leu-CAG m5C修饰,稳定相应tRNA的二级结构,进而加快c-Myc、BCL2、RAB31、JUNB和TRAF2促癌翻译效率,此外,NSUN2介导的m5C修饰水平在不同tRNA同位解码器中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密码子依赖性翻译偏倚。该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m5C甲基转移酶NSUN2的促肿瘤活性,同时揭示了tRNA稳定性的动态控制及其下游癌基因的表达,由此引发了下游密码子依赖性致癌翻译网络反应,从而促进了ATC细胞增殖和侵袭,为靶向肿瘤细胞的翻译重编程、恶性转化和耐药提供了新的理论。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ctm2.1466
湘雅医院中西医协同医工交叉团队科研成果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
近日,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国际高水平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1区,IF:15.1)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1区,Nature指数期刊,IF:19.0)分别发表中医药自组装水凝胶应用基础研究、基于精准医疗的药物控释综述。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发表题为“A self-assembled hydrogel dressing as multi-target therapeutics to promote wound healing”的原创性研究论文,该研究创新中药剂型,尝试利用肉桂醛与叶酸借助希夫碱键的互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多功能肉桂醛-叶酸直接自组装水凝胶。该水凝胶通过希夫碱键和锌离子配位两个动态交联网络制备,无需辅料和凝胶因子协同,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缓释性、组织粘附性和自修复性等物理特性。
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发表题为“Self-Powered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Drug Release Systems Based on Nanogenerator”综述论文。该综述系统解析了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现状,梳理了自驱动控制药物释放系统的优势及重要点;阐释了纳米发电机的主要类型和工作机理;总结了NG-based CDRs的基础研究和应用进展。并重点从临床需求和实践转化角度,讨论了中药自组装水凝胶结合NG-based CDRs所存在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黄耿文团队发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胰腺坏死中的诊断效能临床研究成果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胰腺外科黄耿文教授团队在感染病学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n》(《感染杂志》,中科院一区Top,JCR Q1,IF=28.2)以研究信件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plasma 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for 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胰腺坏死中的诊断效能: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发现血mNGS对IPN早期病原学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显著优于临床现有的所有诊断手段,且与IPN患者最终的胰周病原学培养结果相符度高达82.1%。这些研究结果证明,血mNGS检测有助于临床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抗生素的误用和滥用,并由此有望减少抗菌药物耐药现象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的预后。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inf.2023.10.014
金鑫团队首次提出双BET/PLK1抑制剂联合cdk4/6抑制剂治疗前列腺癌的新策略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中南大学泌尿肿瘤研究所金鑫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JCR Q1,IF=15.1)以论著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为“Targeting CBX3 with a Dual BET/PLK1 Inhibitor Enhances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CDK4/6 Inhibitors in Prostate Cancer”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原创性研究指出CBX3在CDK4/6抑制剂耐药细胞中异常上调。在多种恶性肿瘤中,CBX3几乎与细胞周期呈正相关,并被BET抑制剂下调。机制上,CBX3在CRPC细胞中被BRD4转录上调。此外,CBX3通过与RB1结合释放E2F1,调节了CRPC对CDK4/6抑制剂的敏感性。进一步,PLK1磷酸化CBX3可以增强RB1和CBX3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使CRPC细胞对CDK4/6抑制剂脱敏。鉴于BRD4调控CBX3的表达,PLK1影响RB1和CBX3的结合,该研究认为BRD4/PLK1双抑制剂可以通过CBX3部分提高CRPC细胞对CDK4/6抑制剂的敏感性,为前列腺癌的联合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302368
陈超/刘春宇/蒙庆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基于人脑类器官的精神分裂症致病基因功能研究成果
近日,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双聘教授陈超团队与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刘春宇教授团队、南华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脑疾病多组学研究中心蒙庆团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JCR 1区, IF=16.6)发表题为“Human forebrain organoid-based multi-omics analyses of PCCB as a schizophrenia associated gene linked to GABAergic pathways”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多个已发表的TWAS、基因共表达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的数据集,发现一个可靠的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丙酰辅酶A羧化酶亚基β(PCCB)。该研究利用基于人脑类器官的多组学分析,揭示了PCCB下调可能通过调节GABA能通路和线粒体功能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并将精神分裂症的“线粒体假说”和“GABA假说”联系起来,为理解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0861-2
陈燕团队首次揭示表观遗传明星调控分子TET2在气道上皮细胞中的抗铁死亡作用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燕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Redox Biology》(JCR1区,IF=11.4)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发表题为“DNA dioxygenases TET2 deficiency promotes cigarette smoke induc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by inducing ferroptosis of lung epithelial cell”的原创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首次揭示表观遗传明星调控分子TET2在气道上皮细胞中的抗铁死亡作用,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表观遗传疗法协同抗氧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烟草暴露导致的小鼠肺气肿形成等慢阻肺特征性改变,为慢阻肺的精准防治提供了全新思路。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812881/
青年药师罗建权揭示线粒体载体转运蛋白遗传变异影响糖脂代谢的功能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学部青年药师罗建权在国际权威期刊《PNAS》(JCR1区,IF=11.1)发表题为“The human glucose and lipid homeostasis–associated genetic polymorphisms do not regulate SLC25A47 gene expression in the liver”的研究信件。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为阐明复杂性状的遗传结构,建立性状之间的因果关联以及鉴定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了大量证据。GWAS数据成功筛选出9个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胆固醇水平密切关联的SLC25A47遗传变异。但是,迄今尚不清楚这些遗传变异是否能够调控SLC25A47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糖脂代谢。为了验证这一假说,该研究分析了这些遗传变异与SLC25A47基因表达调控数据(17382份RNA-seq数据)。结果发现,SLC25A47基因rs1535464, rs35097172, rs1951519, rs3736952, rs8015259,以及rs34184867, rs35007880, rs3736951,rs7147511处于高度强连锁状态,且在肝脏中不与SLC25A47的表达存在显著关联,这些数据为SLC25A47基因及其遗传变异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及证据。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523565/
彭红团队报道了一例罕见肺泡蛋白沉积症合并单核细胞缺陷病例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间质性肺疾病亚专科学术带头人彭红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杂志《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e》(QJM,IF: 13.3)以“Editorial Material”形式在线刊发了题为“GATA2deficiency in a patient with a somatic mutation ofGATA2”的病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青清主治医师为第一作者。该研究报道了一例GATA2体系突变的罕见患者。
GATA2是一种锌指转录因子,能调节造血、自身免疫、炎症等过程。GATA2基因缺陷综合征可表现为肺泡蛋白沉积症,血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及恶性血液肿瘤。本报道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在一例肺泡蛋白沉积症合并单核细胞缺陷的患者中检测出一个新的GATA2基因突变位点,进一步对其父母的验证中并未发现对应位点突变。该患者出现进行性肺功能损害以及右心功能衰竭提示该基因体细胞突变可明显影响预后。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802913/
李静泊医师在Science子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李静泊青年医师,在Science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科学转化医学》,中科院1区期刊,IF = 17.1)以论著形式线上发表题为“Tumor-specific GPX4 degradation enhances ferroptosis-initiated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in mouse models of pancreatic cancer”(胰腺癌小鼠模型中肿瘤特异性GPX4降解增强铁死亡触发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原创性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In-Cell Western结合无偏移药物筛选方法鉴定发现了一种小分子化合物(N6F11),其可通过引发GPX4的泛素化降解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而不会触发免疫细胞发生铁死亡。进一步在动物模型上评估了N6F11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在晚期胰腺癌模型小鼠中验证N6F11可有效结合免疫疗法的优势,辅助靶向CD274/PD-L1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延长小鼠生存时间。该研究有望为铁死亡驱动的抗肿瘤免疫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策略。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910602/
阳国平/陆瑶发表数据驱动的降压药远期不良反应研究成果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阳国平教授团队联合陆瑶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BMC Medicine(IF=10.4,中科院一区),在线发表高水平论文“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与帕金森病的风险:基于多个真实世界证据(Nonselective beta-adrenoceptor blocker use and risk of Parkinson’s disease: from multiple real-world evidence)”。本研究首先基于FDA药物警戒数据库的分析发现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与帕金森病发病相关;随后,通过对已发表研究的荟萃分析和大规模人群的队列分析验证了这一现象;进一步借助基因组学数据,探索并验证了这类降压药与帕金森病风险的机制。这一研究率先基于多维度真实世界数据,并联合多组学,为高血压人群用药远期风险提供了高质量证据。
陶永光团队与周乐杜/肖亮发表肝脏外科团队靶向USP8通过OGT抑制SLC7A11糖基化促进肝癌铁死亡原创性研究
近日,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陶永光教授团队与湘雅医院周乐杜、肖亮教授肝脏外科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分区:Q1,IF=15.1)以论著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USP8 Inhibits O-GlcNAcylation of SLC7A11 to Promote Ferropt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via Stabilization of OGT”(靶向USP8通过OGT抑制SLC7A11糖基化促进肝癌铁死亡)的原创性研究。在该研究中,研究者通过药物筛选发现USP8小分子抑制剂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活性,机制研究表明USP8去泛素化修饰OGT蛋白,提高其蛋白的稳定性,后者通过糖基化调控铁死亡关键蛋白SLC7A11,从而抑制肝癌铁死亡,促进肝癌进展。使用小分子抑制剂靶向USP8可引起肝癌铁死亡,抑制肝癌的生长,为肿瘤新药研发提供了潜在有效的治疗靶点。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302953
曾文彬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湘雅药学院曾文彬教授团队在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1区Top期刊,IF=15.1)上发表了题为“Controlling ESIPT-based AIE effects for designing optical materials with single-component white-light emission”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巧妙通过人工智能建模分析得出分子内氢键的酸碱性与ESIPT类型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量化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手段系统的研究了氨基型分子内氢键化合物的聚集诱导发光(AIE)和聚集导致淬灭(ACQ)的光学性质的差异的机制,并提出了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分子探针的聚集诱导发光的单分子白光成像材料的构建策略。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3051677
艾可龙/吴畏/黄琼教授团队:纳米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IBD)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近日,湘雅药学院艾可龙教授和湘雅医院老年外科吴畏教授与药学部黄琼副教授团队,在炎症性肠病(IBD)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以“Precisely Inhibiting Excessiv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Apoptosis to Efficiently Trea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with Oral Pifithrin-α Embedded Nanomedicine (OPEN)”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Q1区,IF=29.4)。IBD是一种慢性和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道疾病,越来越成为一种巨大且持续增长的医疗负担。P53是各种应激因子的主要中枢,是决定细胞命运的核心因素。在IBD中,肠上皮细胞(IEC)凋亡主要由p53过表达和激活诱导。团队率先开发了一种口服pifithrin-α(PFTα,一种高度特异性的p53抑制剂)嵌入纳米药物(OPEN),通过靶向抑制过度的IEC凋亡来有效治疗IBD。本研究从逆转IEC过度凋亡的角度为IBD的高效治疗提供了新的范式,为IBD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夏昆/胡正茂/李津臣团队在孤独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夏昆研究员、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胡正茂研究员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津臣教授合作在QJ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e(IF=13.3)在线发表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de novo variants of nuclear-encoded mitochondrial related genes and undiagnosed developmental disorder and autism论文。该研究基于团队前期开发的Gene4Denovo数据库,分析了31058名未确诊的发育障碍、10318名孤独症患者和4262名健康对照的NEMGs新发突变数据。研究结果显示:NEMGs携带新发的蛋白质截短变体和有害错义变体在ASD/UDD患者显著富集。与ASD相比,NEMGs有害的新发突变在UDD患者富集程度更高。基于TADA模型筛选出130个疾病相关的NEMGs,这些基因与神经发育障碍相关的模块基因、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簇显著富集,表明NEMGs携带有害的新发突变与ASD/ASD的风险相关。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qjmed/hcad249
邓迎生团队与合作者首次为股骨颈骨折首准置钉手术开辟新的突破方向
近日,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邓迎生主任医师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外科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JCR-Q1区,IF15.3)正式发表了研究成果------《Orientated-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study on individualized axial safety target area offemoral neck screw channel and establishment of astable spatial coordinate system based on anteriorcortex of femoral neck basilar》。国际上首次定义了股骨颈外科中轴线、获得了正常人体股骨颈定向定量的个性化轴位靶区、基于恒定平坦的骨性标志构建了稳定的空间坐标系,并从理论上论证了股骨颈正交正侧位X片与CT轴位安全靶区配准的关键节点。该研究成果另辟蹊径,为股骨颈骨折的个体化首准置钉技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突破方向。
该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确定了安全靶区的形状特征和恒定的骨性平坦面,首次据此构建了稳定笛卡尔空间坐标系,首次定义了“股骨颈外科中轴线”,并提出了通过术中正交透视可视化定量计算螺钉坐标的新方法,为“股骨颈个体化首准置钉”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手术思路和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