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部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史,“湘雅”是一个不能避开的标志词语,“精神卫生”则是整部湘雅百年宏伟巨著中的一大辉煌章节。在这光辉荣耀的背后,有一位老人的影子,高大、坚定,这位老人就叫杨德森。

我们走进杨德森教授家中时,他已经在书房等待了。那是个阳台,三面叠着一摞摞书,落在融融阳光里,有着知识分子特有的静谧安稳。我们来之前预想过很多情况,可能老人家年纪太大了听不清我们讲话,可能会冷场,可能会一问一答得很僵硬,却没有想到,这位处于耄耋之年的老教授,精神矍铄、记忆力超群,讲话条理分明、逻辑清晰。杨老讲得很慢,在他的讲述中,湘雅精神卫生“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脉络逐渐变得清晰明朗。过去的奋斗、过去的坚持、过去的辉煌,在他的一词一句中闪烁着,让人难以忘怀,细品回香。

“空手套白狼”做出国家级精卫学科新标准

中国精神卫生学科新标准的建立,杨教授算得上牵头人之一。

在20多年前,说起当时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美国人有美国标准,苏联人有苏联标准,而中国的标准却非常的简单甚至简陋,只有一个行内俗称的“上海标准”。当年的杨老,通英俄日三门语言,已经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常任代表,参与制定了不少国际标准。他认为,要发展国内的精神卫生,首先就要把学科框架搭建起来。道理简单,实践起来却不一定容易,这个框架要怎么搭呢?

要说其中的曲折,杨教授也感慨颇多:新标准的制定,离不开丰富的实践积累和学术交流。为了获得足够的知识储备,找到合作团队,对外,杨教授前前后后出国出境20多次,当然他也以自身的实力获得了国际的认可,成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常驻专家;对内,作为执牛耳者,杨老一发动,全国几百个精神病院的院长、主任都一起来提出意见,再修修改改,由杨老汇总,叫做“水到渠成”。大家都是自费来,没有动用国家的任何资金,做出了一个国家级别的精神标准,杨教授称作是“空手套白狼”。

标准一有,接下来就要往这个“框框”里添砖加瓦了。新标准下,学科相关的文章、期刊也应该要跟上来,当时国内还少见精神科专著和外文文献,但这已经难不倒大家了。精神科专著少,杨老就发动大家搞一个出版委员会,叫精神医学著作出版委员会,属于民办的,召集全国两三百个精神病院入股,由杨老来操持。出版委员会专门出版精神病学方面的著作,把大家觉得最值得读的一些国外著作,组织人翻译过来,就这样,我国多年来没有的精神病学著作的空白就此补充上。而这些资料,很多后来都成为了我国精卫领域的经典书目。

“书一出来就管了用,业务水平就和国际水平非常接近了。”说到一半,杨老侧身一指,阳台一角书架上,整齐叠放着一排书,书脊是黑字白底,字还是上个世纪的印刷体,周正齐整。这些书,想必自九十年代就陪伴着杨老一起走过中国精神卫生发展的岁月,见证着这些年来中国精神学系的追赶与争先。

湘雅精神学系掌门人打着“算盘”送学生走出去

自己喜欢“多走走”的杨教授深深明白,精神卫生的学习,一定要走出去,不仅要出去学习知识,更要出去扩展视野,于是,他就盘算着把自己的学生一批一批往外送。

上个世纪,出国留学交流的机会实在是稀少,杨教授就利用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将学生往国外输送。拿不出多少钱,就“托关系”, 拜托国外的朋友来带他的学生,出国的费用靠勤工俭学来支付。有些学生待在美国就赖着不回来,把位置一占,就没法再送学生去了,“亏本”确实时有发生。“可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于是杨老多撒网,找了好几个国家,这样就算时而有流失,还能回来点“本”。要是幸运,送出去的学生在国外扎下根,能带几个助手,“又成了湘雅的海外新据点,就赚了”。而有时候,是学生的家人“拖了后腿”,李凌江教授当年学成欲归,而爱人却想在美国开餐馆,杨老劝道:“为振兴事业,不要看这些蝇头小利。”李凌江教授遂归国建设精神学系,成为国内精神卫生新一代的中流砥柱。湘雅精神学系的壮大振兴,离不开杨老师这样精打细算的“买卖”。

杨老师的学生遍布海外,儿子一家也常居美国,而他依然固守在长沙这个不大的内陆城市,一心只做祖国最需要的人。这位老人说:“我认为美国不需要我这样的人。他们觉得是鸡里头来一个鸭——洋插队。我在这里发展,土生土长,而且中国需要我,美国不需要我,美国人才多得是。”

湘雅精神是湘雅放开步子,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的保证

作为一个曾“走出去”过的地道湘雅人,杨教授对湘雅精神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并将其凝练成了四句话:“古今医教无类,中外济世同心。知识就是力量,质量就是生命。”

杨老说,“古今医教无类”是湘雅扎根的基本。以前,人们总好以门第、出身而评论人才,他却从不凭这些来决定“该不该救”、“该不该教”。他的弟子张亚林教授起初来自湘西,只有中学学历,但是当年凭借着一股狠劲,将杨老给他的书彻彻底底地翻了十数遍,硬是考上了他的研究生。现在,张亚林教授因为讲课生动有趣、透彻易懂,深受学生爱戴,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更是印证了杨老过人的眼光。第二就是中外济世同心。百年前始,湘雅就是中外同心的产物。现在全球变成了一个村,医疗事业也趋向全球化,非洲等落后地区发生的大规模传染病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力量。埃博拉爆发,湘雅也代表中国出了一份力。当湘雅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用在湘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造福于全世界的人民时,便应了杨教授的第二句“中外济世同心”。

知识就是力量,质量就是生命。那些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那些医学知识,你拿来就可以用,怎么能拒绝这些“洋知识”呢!湘雅培养的医者,就要知识渊博,长于治学,这是基本,也是标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在杨老看来,一个医院没有质量,这个医院就一定要垮;一个科室没有质量,就没有人来看病;一个人没有真正的本事,就站不住脚。教育是质量的根基,学习是立足的方法,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湘雅精神,就是湘雅能放开步子,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的保证。

杨老的故事,正是“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时光荏苒,转眼间杨教授已经成了湘雅的老人,家里的书整整塞满了数个书柜,弟子学生也遍布海内海外,学生中,诸如李凌江教授、郝伟教授等也开始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杨教授还说,过一阵子会将自己的一部分藏书捐给湘雅二医院的精神卫生研究所。所谓的“润物细无声”,指的大抵就是杨教授这样的人吧。或许多少年后,你我也已著作等身,桃李天下之时,偶尔眼前还会浮现起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行走在湘雅校园里,指点学生的场景。

杨德森教授简介:

杨德森,1948年就读于湘雅医学院六年制本科,1954年毕业,1959年精神科研究生毕业。1962年任讲师,1978年任副教授,1983年任教授并出任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至1990年。1988年起任湖南医科大学(现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及精神卫生系主任,1987年起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精神卫生专家顾问组成员,1992年起任中国心理社会因素、成瘾行为与健康协作科研中心主任。曾任ICD-10中国现场测试中心主任、DMS-Ⅳ国际咨询专家、UCLA海湾医学中心客座教授。1992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1994年起任中华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1996年受聘为第十届世界精神病学会学术会议科学筹委会成员。

上一篇: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思政,树新风”系列活动顺利举行

下一篇:润滑“癌症焦虑” 心灵关怀助力肿瘤患者

常用链接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桐梓坡路172号   410013

办公室电话

电话:0731-82650001  网址:xysm.csu.edu.cn
湘ICP备05005659号-1 湘教QS3-200505-0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