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优秀的医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更要有优秀的科研思维。如何保证在繁忙的课业或临床实习中抽出时间有效率、有效果地来进行科研,或许是医学生长久以来讨论的问题。来自湘雅三医院的庄权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新视角。
作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全额资助的首批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八年制学子之一,庄权曾在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Thomas E, Starzl移植研究所从事器官移植及移植免疫相关研究。他师从美国著名免疫学专家Fadi Lakkis教授,出国期间参与两项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基金课题,并于2015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刊物《Kidney International》(影响因子8.52)上发表综述。最近,他又以第一作者身份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1.47)上。
如何做到即时在培训任务相当繁重的规培阶段,也能将科研和临床两方面平衡?庄权跟我们提到了当今国际上流行的“physician scientist”的概念,即“临床科学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理解,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好的“physician scientist”,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对科研临床两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在进入临床阶段的早期,应以临床工作为主,尽早的熟练自己的临床技能,同时辅之以适量但少量的科研工作,保持科研的思维状态不落后;而当对本专业临床技能较为熟练之后,就要根据在前期临床工作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并将得到的成果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最终服务于临床。
湘雅医学院对学生出国交流方面非常重视,资金投入之多、关注度之高、要求之高之严,令交流项目备受瞩目。庄权表示当前学校花费大量资金帮助学生出国交流,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从学校层面上来说,大量的交流项目和出国机会,其实是近几年湘雅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而从个人层面来说,尤其是根据他自己两年在世界名校的学习经历,出国交流无论是对科研视野的拓宽、科研思维的提升还是科研人脉的拓展都是很大的帮助。但是, 出国交流往往也会遭遇很多困难,可能会在国外遭到很多诱惑和挑战,所以庄权建议,一定要明确自身出国的目的,坚定信念,瞄准目标,再慎重选择、努力为之奋斗。
在湘雅,本科生创新课题和项目正进行得火热,庄学长对学弟学妹们的科研热情和科研精神都大加赞赏。但他同时也表示,尽管在早期阶段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对科研能力和思维的形成很有用处,但也不能太过于拘泥于早期已有的一些领域的成果或者方法,而是要注重涉猎和吸收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注重科学创新思维和严谨态度的培养,这样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