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少了切不干净,切多了又怕影响代谢功能,以往的原发性肝癌手术,存在这样一个两难境地。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肠外科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了3D模型引导下的肝切除导板—3D打印肝截板,仅用两个小时,就完美地切除了肝脏上乒乓球大小的肿瘤,出血量仅100ml,成功破解两难谜题。目前3D打印肝截板技术已成功申请专利。
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两难”更明显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每年全球接近50%的新发肝癌病例发生在我国。乙肝及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的高危因素。研究显示,在我国,约9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肝炎病毒感染的背景;其中约60%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
正常肝脏的代偿能力相当强大,切除70%左右的肝脏都被认为是相当安全的,剩余的30%左右的肝脏能够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而对于有肝硬化的患者而言,其肝功能储备大大降低,因此,在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中存在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医生希望能够扩大切除范围,完整切除肝脏肿瘤及临近的癌旁肝组织;另一方面,医生也希望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肝组织以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减少肝功能衰竭的风险。
3D打印+全新专利破解难题
3D打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湖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肠外科在前期3D模型重建及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3D模型引导下的肝切除导板—3D打印肝截板。目前3D打印肝截板技术已成功申请专利。
该院肝胆肠外科主任吴飞跃介绍,该专利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术前详细精确的影像学检查,重建了肝的3D模型,并在模型上通过仔细分析肿瘤的位置、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手术,设计切缘。再将模拟手术切除的肝脏标本单独提取出来,根据该部分标本的肝脏形状,设计能够完全吻合肝表面的肝脏切除导板,以该导板为基础,用可高温消毒的合成材料将导板打印出来即是3D打印肝截板,消毒后将3D打印肝截板在术中放置在肝脏表面定位,做出与模拟手术一致的预切线,进而确定手术切除路径。
在完整切除肝肿瘤并保证手术切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护剩余的肝组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手术出血明显减少,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切缘满意。
肝胆肠外科已进行了近百例3D打印模型肝脏手术、胰腺手术、胆道手术、十二指肠手术等手术。使用3D打印技术后,手术非常精准,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正常组织,利于康复,术中几乎可以不输血,并发症减少。安全度大大提高。该院科教部表示医院将通过医院将通过协助申报湖南省相关科研课题、研究中心等方式对项目进行扶持,使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面更广,更多的科室、医生可以运用此技术。希望3D打印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可以造福于更多的患者。
3D模型的构建
3D打印肝截板在手术中的应用
术后肿块与3D打印模型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