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2011年1月24日,湖南省政府公布的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所称的“湘雅医院早期建筑群(含门诊大楼、小礼堂、外籍教师楼、办公楼)”之表述不妥。据史料记载,如果没有1914年中美合作创办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即今人所称的湘雅医学院,就没有湘雅病栋楼(即湘雅“红楼”)。因此,准确的称呼应是“湘雅医学院早期建筑群”。现以门诊大楼(本文所称的湘雅“红楼”)为主体,概述其早期建筑群的演变及历史。
一、沧桑演变
金色琉璃瓦,红白相间的群墙,掩映在江南郁郁苍苍的绿色中,这座融合了东西方韵律的湘雅红楼,犹如镶嵌于古城中的一幅至美的画。老人们回忆:1948年前“绵绵湘江绕城而过,船家自北沿江而上,看到湘雅医院的这栋红楼,便知到了长沙”。
红楼,是湘雅医院1918年由潮宗街迁到长沙城北郊蔴园岭时新建的病栋大楼,被誉为当时中国最漂亮的建筑。
以“红楼”为代表的中西结合的建筑美,培育人才的人文美,历经战火的沧桑美,救死扶伤的人道美,使湘雅医学院早期建筑群承载了太多鲜为人知的历史。
建楼缘由——中美合作,兴医办学之见证
红楼,作为湘雅医学教育系统的临床教学楼,既是中美文化交流的成果,又是二十世纪初中美文化交流的见证。湘雅医院的诞生与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中美合作兴医办学、共创湘雅医学教育有密切的联系。
1903年,雅礼协会首批来华的劳伦斯·德士敦(Lawrence Thurston)前来中国考察办学地址,在他看来地处华中的湖南将是未来的一个至为重要的省份,而它的省会长沙非常吸引人为其工作。选址待定时由于他身患肺结核,不得不提前离开中国。1905年春,雅礼协会确定长沙为办学地址后,向正在印度工作的29岁美国医生爱德华·修姆(Edward Hume)伸出了橄榄枝,并向他承诺可以在长沙建一座和他的母校——霍普金斯大学一样的医科大学。为了尽快地融入长沙,爱德华·修姆还拜一位语言老师学习汉语,并从《百家姓》中得到启发,取了一个中国味十足的名字,叫“胡美”。1906年,胡美假他人之名,在长沙城西牌楼买下中央旅馆,创办了湘雅医院的前身——雅礼医院,并担任院长。同时,该协会在医院对面还开办了原雅礼大学的前身——雅礼大学堂。1909年,雅礼协会成员盖仪贞女士来到长沙,改变了雅礼医院有医无护的历史。
1910年,上海人颜福庆博士接受雅礼协会的邀请,来长沙协助胡美的工作。1911年,即民国元年,盖仪贞任校长的雅礼护病学校,在胡美、颜福庆博士的帮助下,开始办学。
1912年,颜福庆应邀成功为湖南旺族、督军谭延闿治愈大叶性肺炎,使谭、胡、颜成为好友,加速了雅礼协会对胡美承诺计划的实现。
1913年7月,湖南省政府与雅礼协会正式签订中美合作兴医办学的契约,载明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中方承担医学专门学校、护校的校舍建设;两校的开办费与常年运转费。原创办的雅礼医院、雅礼护病学校是雅礼协会与中方合作兴医办学的实体;雅礼协会承担医院的建筑及开办费,并支付所聘请的西方国家大学毕业的教师、医师、护士的工资,但总额不超过15人。契约上报备案时,北洋政府以地方政府与外国私人团体订约无先例为由,电令湖南取消合约。
1914年7月,湖南育群学会代表湖南省政府与雅礼协会正式确认前契约。1914年12月8日,中美合作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潮宗街正式开办,颜福庆为首任校长,胡美任教务长兼湘雅医院院长。此后,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才有了“湘雅”二字作为医学教育与医疗机构名称的出现。
1915年2月,雅礼医院、雅礼护校从西牌楼迁入潮宗街后正式改称为湘雅医院和湘雅护校。中美双方合作,展开了建设新校区的计划:中国方面“提供了15.6万银元的建筑费和价值5万银元的3000余方土地,并且提供每年维持学校与医院的经常费用5万银元。雅礼协会则购地1400方,负责建造医院,承担医院设备费15万美金,提供总计15名西方大学毕业的教师、医师和护士等人的薪金及其他费用。高年职教师、临床住院医师和护士督导等人员,均由雅礼协会董事会负责选拔”。
为建造医院与雅礼大学,1914年,雅礼协会聘请了美国著名的亨利·基拉姆·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与丹纳建筑公司(the architectural firm of Murphy and Dana)为新址做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墨菲虽是一名深受西方学院派教育与影响的美国建筑师,却对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肯定,无论是从建筑创作手法还是对外宣传上,他对于中国传统建筑都表现出极大的尊重,并试图在西方现代与东方传统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据司徒一凡在《美国建筑师墨菲与“中国古典复兴”建筑》一文所述,雅礼大学是墨菲在中国的第一批建筑作品,也是在长沙的唯一一个。现存墨菲在中国的第一批建筑作品中,唯一被完整保存下来的是“湘雅医学院早期建筑群(含门诊大楼、小礼堂、外籍教师楼、办公楼)”。
1915年10月18日下午,双方举行了奠基式,立下了一块刻有中英文医院名和日期的花岗岩基石,标志着湘雅红楼施工的开始。1917年底,湘雅红楼等建筑竣工,其功能分布有史料为证:
1917年即民国六年 建造医士住屋数宅于北门外新医院侧,其建筑费概归雅礼协会担任。是年冬,新医院工竣,计分五层,共有三百余间。地下室为门诊处,锅炉房、厨房、药室、储藏室等。第一层中为事务室,左为男病特别室,右为女病特别室。第二层中为割症手术室。左为男外科普通室,右为女外科普通室及产科室。第三层中为试验室,左为男内科普通室,右为女内科普通室。第四层为屋顶花园及X光线室、驻院医士寝室,最高处有瞭望台,足以登临远眺。全院用红砖水泥建筑,并设冷热自来水及汽水管。共费三十八万五千元,系美国雅礼协会会员隐名氏独捐之款,而为吾国中南各省区唯一之建筑物”“1918年即民国七年 春初,本院迁入新院址。男女护病讲习科均附设院内,兼治男女,能容病者一百三十人。上午在本院门诊,下午派男女医士往红十字会医院门诊。惜因军事扰攘,拟举行落成礼不果。
红楼呈凹字型,开口向南,犹如张开双臂的巨人,迎接古城长沙经北门而出的人们。时任湖南省督军兼省长的谭延闿,素爱书法并自成一家,其书法被人们称作“麻姑体”,他亲自题写了“湘雅医院”,并被放大刻在汉白玉大理石上作为医院大门的门牌。一栋配以飞檐斗阁的钢混结构的中式建筑风格的西医医院耸立在古城北郊的蔴园岭。从此到1926年,红楼一直是湘雅医院首任院长、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首任教务长、雅礼协会在长沙的代表——美国人胡美博士在华的主要工作地。后来,也是医学教育家、预防医学家王子玕博士主持湘雅事业的地方,更是1937年11月24日到太平洋战争发生前,医院院长、美籍医生顾仁听见爆炸声,马上铺星条旗,企望日军飞机不扔炸弹的地方。
历经磨难——毁于日军战火,断壁残垣尽疮痍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的1942年1月3日,日本军队攻入长沙,侵占湘雅和雅礼校园。1月4日,日军将湘雅和雅礼校园付之一炬,还把四周的围墙也推倒了一大半。湘雅的护士学校则毁于一颗炸弹。在日军的这次焚毁中,因为设计时强调了防火性能,红楼的骨架得以幸存。1月5日,日军溃退。
日寇纵火烧房,使湘雅和雅礼校园仅剩断壁残垣,其损失程度,《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第一卷第五期在院闻中报道:“本学院长沙院舍暨合作实习医院——湘雅医院与私立湘雅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之建筑设备,历三十年之经营,业已大具规模。敌人三次侵湘,在长沙近郊作争夺战,于本年1月4日溃退时纵火焚烧,致本院留湘之房屋设备同付一炬,损失不下二千万元。敌人之残暴真堪发指。至于湘雅医院关系前方军民医疗救护,极为重要,不容或停。敌退之次日,即由本院派驻该院指导学生实习之教员萧元定、裴文坦等,率领医护人员返长,暂假天主堂施行诊务。除已向湘省府领得紧急救济费六万元藉维目前诊务外,并正向国内外各公私团体呼吁资助,以谋医院之恢复云。”据不完全统计,有据可查的档案记载,抗日战争中,湘雅系统的财产损失累计约合当时国币壹佰壹拾玖亿柒千万元。
涅槃重生——战后修复,红楼权属易主人
1、裴文坦为红楼等湘雅医学院早期建筑群的复员捐躯
抗战胜利后1945年9-11月,裴文坦(Wins Tin Pettuo)受学院委派曾由重庆四飞长沙了解战后湘雅的状况。11月13日,他第四次飞长沙,途经贵阳时,因气候恶劣,在贵阳停留三天,16日,他驾机在贵州黄平县境不幸撞山,机毁人亡,时年34岁。12月20日和次年1月9日,重庆和长沙的湘雅师生分别举行大会,悼念裴文坦先生,并将其遗体葬在校园。生前,他曾捐美金40万元资助湘雅的医学教育事业。
2、各方努力抚战伤,红楼新妆面世人
在雅礼协会为主的民间团体的共同努力下,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至1947年间,湘雅将医院原主体为三层的病栋大楼修复并加高为四层。“四层的湘雅医院住院病栋加盖了吻鸱式的屋顶,墙壁油漆一新,家俱水电重新装配,又装设了电话20部。”至此,凹字型的湘雅医院病栋楼(前述的红楼)其财产所有权仍归雅礼协会。
校园复建时,学校多途筹集资金,在红楼的西面加建了一栋设计为四层楼的病室,为国立湘雅医学院附属医院,有250张床位;紧挨附属医院的西头是新门诊处,可容40多位医师同时看病。一字排开的红楼、湘雅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处等建筑,保持了墨菲原设计湘雅医院病栋楼的建筑风格,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四周红砖清水外墙,顶面以钢筋混凝土紧固,人字歇山屋顶,五处挑檐靴头爪角,上饰回纹收尾,盖栗色筒瓦,谷黄色正脊;室内为水磨石地面,楼梯嵌铜防滑条,大理石台阶,内墙面粉白色石膏。这就是人们今天所看到的红楼。然而,1950年附属医院还未竣工,就已归入湘雅医院财产,属私立体制。
3、分步接管,湘雅整体归人民
1940年6月11日,民国政府国务院第469次会议通过湘雅医学院国立案。8月13日,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发高字第26401号训令,公布私立湘雅医学院改为国立的办法,使湘雅医学院由私立变成了国立。但湘雅医院、湘雅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仍为私立体制。
湖南和平解放后的1949年9月中旬,凌敏猷主持的国立湘雅医学院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部接管。私立体制的湘雅医院、湘雅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仍等待接管。
1950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出《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议》。1951年11月l日,湘雅医学院通知湘雅医院及护校,奉命接管两单位,并于12月8日校庆日举行,从而正式确立了湘雅医学院领导湘雅医院、湘雅护校的管理体制。至此,湘雅医院、湘雅护校真正成为国有医事机构,湘雅病栋大楼的所有权由美方的雅礼协会演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
二、承载的历史
历史承载——抗战初期红楼见证了湘雅与清华两校的合作
为校务扩大计和抗战撤退之需,1936年12月9日,国立清华大学第117次评议会通过决议,确定该校在湖南的特种研究计划。通过协商,湖南省主席何健与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代表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由此,带来了湘雅医学院与国立清华大学的合作。据湖南省档案馆馆藏的湘雅老档案记载,1936年7月,全文为九条,其中至少有十六款的《国立清华大学湖南育群学会合办湘雅医学院草案》签订,以及湘雅医学院院长王子玕与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等9封往来书信,记载了湘雅与清华两校当年曾友好合作的历史。
清华大学在长沙岳麓山下建立特种研究所(今中南大学本部校区的民主楼、和平楼)时,为了给在长沙的研究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可靠的医疗保健服务,为正在筹建的湘雅医院门诊处出资两万光洋,使得国立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家属享受与湘雅医教人员相同的医疗优惠服务。1937年,建成后的门诊处,地面有两层,位于病栋大楼的东侧,仍旧沿袭了墨菲建筑的风格:砖木结构的红砖清水墙,歇山屋顶,局部点缀中国传统式的小构件、纹样、线脚等来体现中西结合。遗憾的是1942年门诊楼彻底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且未复建。
历史角色——医学人才的摇篮,创繁荣医学之实体
在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中,红楼不仅是中美合作开办湘雅医学的历史见证,而且是从湘雅首任校长颜福庆博士确立,到历任院校长一以贯之的“精品教育、预防为主、为人群服务”医学教育思想的萌发、形成与成就地;是以这种教育思想,用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严谨的治学态度、严厉的处罚措施,造就数代湘雅学子具有扎实过硬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原发地。她作为“南湘雅”的标志性建筑,除1942年到1945年10月遭侵华日军焚毁后不能用,2008年为准备大修开始部分停用,2010年全部停用,2013年开始维修没有进行教学、医疗、科研的工作之外,从1918年使用到湘雅医学院抗战西迁之后的1941年底,再从1948年到2010年,红楼一直是肩负临床教学、医疗抢救、科学研究等多种任务的医疗阵地,是“南湘雅”数以万计高质量中国现代医学人才的毕业地,更是一系列医学巨匠、医学泰斗们学习、工作与成长的摇篮。
1.美国教育视察团对以红楼为代表的南湘雅现代医学教育水平的评价
1920年,湘雅路南边的湘雅校园,与路北边的雅礼大学校区南北呼应,构成了长沙城北的高校区。1921年底至1922年初年轮更替之时,美国教育视察团成员对湘雅的办学情况进行了约10天的实地调查。他们在对湘雅的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所开课程、基础教学、实验室的设立与实验教学、临床教学医院的规模、医疗医技水平、临床教学方法与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将考察结果与中国境内已被考察过的现代医学教育机构,以及美国国内的高等医学教育水平进行了比较后认为:“湘雅为全国医学校院程度最高之一,应居北京·洛氏善捐部所办协和医校院之次。中外合办,尤为难能可贵。惟地点稍僻,财力不雄,宜联合中南各省区各教会通力合作,扩充光大。至交通不便,则宜迁地为良云。”此后,人们一论起中国的现代医学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便有了南湘雅、北协和的说法。美国教育视察团的到来,当初特别吸引他们眼球的便是挺拔巍峨的湘雅医院病栋大楼即红楼。
2.红楼是中国开展助产教育,推广新法接生的首个办学地。有文章称,国内北方某医学教育机构在1929年开办的助产教育,堪称中国同类教育的先河,而中国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王子玕任校长的湘雅助产学校起始于1928年3月,首次招收女生50名,1930年3月毕业30人,红楼当为中国开展助产教育,推广新法接生的首个办学地。
3.红楼是确认日军发动常德细菌战几位专家学习、工作与成长的摇篮。分别为湘雅学子谭学华、吕静轩、邓一韪、陈文贵、王祥麟。他们是从初级到国际级确认日军发动常德细菌战的医学专家。
4.红楼是中国一系列医学泰斗学习、工作与成长的摇篮
红楼是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首任校长、湖南省人民医院首任院长、上海第一医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红十字会湖南分会首任会长、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颜福庆博士在长沙的主要工作地。从“红楼”投入使用的1918年至1938年,历时20年,毕业十二届,共计103名医学博士,他们大部分都是中国现代医学发展的领军人才。
红楼是12位一级教授,8位二级教授学习、工作与成长的地方。从高教育部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