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吴静教授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9届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奖二等奖。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以“扶植新秀,奖掖群贤”为宗旨,资助和奖励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高校教师。基金会奖励项目自第18届起,奖励项目兼顾教学和科研,设立“教育教学奖”和“青年科学奖”两个奖项,每2年评选一次。其中,教育教学奖旨在奖励长期从事一线本科教学工作,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创新,教学成果和教育质量突出,在学生培养方面有重要贡献的高校教师。
吴静教授是湘雅医院内科学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主任,内分泌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扎根医学教育35年,秉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的湘雅精神、对标“求真求确、必遂必专”的湘雅院训要求自己和学生,培养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湘雅学子,开创了具有湘雅特色的医学教育新模式。她主讲《诊断学》《内科学》及《交流技能学》等多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牵头教育部诊断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作为课程负责人先后主持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共,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第5)、湖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第1)和一等奖(第3),并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共同主编);牵头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医科正高组“一等奖”,多次作为总教官培训的中南大学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得特等奖,并获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主编及副主编人卫社及高教社教材8部。同时,她还从事内分泌代谢临床工作30余年,为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4项、省级课题10余项。入选湖南省首届“225”工程高层次卫生人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厅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

数字赋能、创新引领
吴静以创新引领教学,将数字化贯穿教学全过程作为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通过教学体系立体化、教学环境网络化、实践教学现代化、育人模式多元化及考核评价信息化的“五化”策略,着力推动混合式教学、智慧课堂、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推动数字技术与诊断学教学的多元融合,打造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及“大内科疑难病例讨论会”品牌活动,实现“诊断学”教学高质量发展。带领团队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医科正高组“一等奖”,并牵头获批教育部“诊断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单位,带领全国的诊断学同行共同建设诊断学虚拟教研室,并获批教育部颁发的“典型虚拟教研室”“典型教研成果”和“典型教研方法”三个典型称号。
勇立潮头,方法创新
吴静作为总教官带领中南大学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得特等奖,本人也获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同时,共同主编的《湘雅临床技能培训教程(第2版)》广受好评,指导全国多所院校获得技能比赛的佳绩,并荣获全国优秀教材奖。她开拓创新,推动多种新形态教学模式的融合应用,把情境模拟和虚拟仿真教学植入到日常的本科生和住培生课程中,带领临床技能中心与内科、妇产科、急诊科、麻醉科等多个学科合作开发了60个情景模拟培训课程,定期在院内外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师资培训班,受到了国内外多家高等医学院校的关注。吴静作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医学领域工作委员会的秘书长,承担了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在医学领域的共享应用、制定医学领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指南等多项工作任务,并组织举办了医学虚拟仿真创新大赛。她还获得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及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基于大数据的临床医学数字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十三届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思政引领,文化铸魂
吴静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始终践行“教书育人”的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她带领老师们开展医患沟通的翻转课堂教学,并把立德树人、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融入课程当中,使医患沟通这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她负责的《医患沟通技能学》及《交流技能学》分别年获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并主编了高教社的《医患沟通学》教材,应用于本科生和住培生的教学中。此外,她作为第一主编带领全国的同行编写了人卫社《诊断学》课程思政案例库,为诊断学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思政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