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下午14时30分,由湖南省红十字会与长沙市红十字会联合主办的“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以下简称“三献”)主题宣讲活动在中南大学杏林校区福庆楼四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湘雅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武明花、长沙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姜新任、湘雅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吴世明、湖南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中心陈玉龙等领导嘉宾及师生代表共100余人参与活动,共同见证生命教育与公益精神的传承。活动由中南大学湘雅红十字会指导老师张先桃主持。
凝聚共识,共筑公益未来
活动伊始,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武明花致欢迎辞。她指出,湘雅医学作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自1914 年创立至今,“公勇勤慎,诚爱谦廉”的湘雅精神跨越百年,有力推动“三献”事业在医学生心中播撒人道主义与奉献精神的种子。武院长进一步指出,当前全球医学领域交流协作日益紧密,培养兼具专业深度与国际胜任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深度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必然要求。未来,湘雅医学院将持续推进红十字会公益精神与医学教育的深度契合,实现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有机统一,依托湘雅百年国际基因,深化国际组织多边合作,把国际胜任力培养理念融入医学教育日常工作,助力湘雅学子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医学力量。
随后,长沙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姜新任致辞。他指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作为医学教育的摇篮,肩负着培育卓越医学人才、推动医学事业发展的神圣使命。多年来,湘雅医学院通过成立无偿献血和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展现公益担当,展现出推动健康公益和“三献”事业发展的不懈努力和坚定决心。姜秘书长还提到了长沙红十字会与湘雅医学创始人之一的颜福庆先生的渊源,介绍了红十字会事业和“三献”宣讲工作的重要性。他坚信,在湖南省红十字会和长沙市红十字会的指导支持下,湘雅医学院将始终秉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精神,积极投身健康公益事业,为更多生命带来希望。
榜样力量,传递生命温度

活动现场对两位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2022级本科生李雨婷于2024年加入中华骨髓库,2025年成功为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并赠诗“从今把定春风笑,且作人间长寿仙”对受捐者表达祝福。2023级本科生王海霖自高中起就无偿献血,得知造血干细胞与某患者配型成功后,她毅然决定捐献,积极配合采集高分血样、完成体检,最终在暑假期间成功捐献,挽救了一名三岁孩子的生命。
两位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湘雅学子的仁心与担当,随后的感想分享也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她们对生命的敬畏、对公益的热爱以及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两位志愿者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公益不是“非做不可的大事”,而是“能做就做的小事”,她们书写了湘雅人关于爱与奉献的精彩青春答卷,这份答卷不仅是她们个人的荣耀,更是湘雅精神的生动体现,激励着更多的湘雅青年加入到公益的行列中来。
科学引领,普及生命知识
湖南省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二队副队长吴福赐以“三献”专题宣讲开启知识普及环节。作为中华骨髓库第13225例捐献者及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他结合自身经历,系统讲解“三献”的科学原理、社会意义及政策法规,强调其在延续生命、推动医学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随后,长沙市红十字救护教师王慧畅围绕“预防拥挤踩踏、户外失温、动物叮咬处置”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案例分析与实操演示,提升师生应急处理能力。这些应急知识对于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王老师寄语现场观众,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知识,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正确处理。
此次活动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为“三献”事业在高校中的推广注入新动能。未来,湘雅医学院将持续推动公益精神与医学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传承湘雅精神,成长为兼具“中国心”“专业魂”“世界眼”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湘雅力量。